許多腦中風的患者,在出院不久之後可能會突然發生全身痙攣,伴隨失去意識的狀況,這就是所謂的“癲癇“發作。只要腦部檢查如斷層掃描沒有發現新的異常,腦科醫生就會診斷為腦中風後癲癇發作(Post-Stroke Epilepsy),而給予抗癲癇藥來做預防性治療,或對於持續發作的患者需要長期治療。
癲癇發作的症狀,依不同嚴重程度分為局部性或全身性的發作。局部發作時,可能會有眼神失神或呆滯,也有不停眨眼,說話或動作停頓等狀況;全身性發作時,則可能會突然倒地,嚴重意識喪失,牙關緊咬,口吐白沫,手腳僵直或身體與四肢不斷抽動,甚至大小便失禁等。一般發作過程大約2至5分鐘就會自然停止,並緩緩回復意識。
問題是,一般民眾或家屬並不很清楚了解這是什麼狀況,或只是知道癲癇是中風之後的後遺症。並不是很了解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症狀。
一般癲癇發生的機制是因為各種的因素造成正常腦部組織受傷或受損後,腦部組織經過發炎,壞死及產生局部疤痕的各種情況,相關受損的腦組織會因此產生不正常的放電,繼而引發感覺神經或運動神經的被激發而產生各種身體的症狀。普偏常見的癲癇是在腦部運動神經產生異常電位激發而引起全身性癲癇抽槒。
腦部受損的原因包括:腦中風(阻塞或出血性),意外引起腦部受傷,腦部感染(細菌,病毒或黴菌),腦血管炎(自體免疫疾病,如SLE等),腦部腫瘤或癌症轉移到腦部,成癮性藥物濫用,慢性敏感腦部發炎反應(食物敏感)等等。以上各種問題都會造成相關腦部組織的破壞形成腦部疤痕。這種種的情況很類似一些慢性皮膚疤痕(Keloid)也會產生感覺神經異常的癢和痛的感受。這也像皮膚的帶狀皰疹感染(Hepertic Neuropathy)後引起長期慢性皮膚疼痛酸麻或發電抽痛的各種感覺神經異常的症狀。
正常的腦部組織會有正常的神經傳導路徑,但是在這些腦部組織形成細微的疤痕後就會產生異常的路徑,在不正常的疤痕組織放電時,就會引起異常路徑來刺激各個部位的運動或感覺神經組織,產生異常的神經傳導,造成腦部局部發電傳遞到全部腦皮質引起患者發生失去意識及全身痙攣的情況,同時也可以伴隨副交感神經鬆弛的大小便失禁及口吐白沫嘔吐等等的表現。
腦中風(Stroke )是一種腦部突發的動脈血管疾病,由於動脈供應的氧氣和營養不足或完全切斷給相關部位的腦組織,而引起相關的腦功能異常所引發的各種早期和後期的症狀。
腦中風包括梗塞性(阻塞缺血Ischemia或血栓Embolism)和出血性(Hemorrhagic Stroke) 2種。
1.
梗塞性:有兩種不同的性質,
a.
常見是血管硬化阻塞( Artherosclerosis Ischemia Stoke),是動脈血管由於長期高血壓,糖尿病等因素造成血管硬化失去彈性及引起狹窄至完全阻塞的過程。
b.
另外一種是血栓性阻塞(Embolism Stroke),經常是心臟心律不規律,如AF心房顫動引起在心臟內形成血塊,在心臟收縮時經過大動脈進入腦部的小動脈形成立即性的腦血管動脈阻塞的中風。
2.
出血性(Hemorrhagic Stroke) :也有2種形態,
a.
慢性高血壓引起動脈囊性異常(
3.
動脈血管粥狀硬化(Artherosclerosis)一般皆歸納為膽固醇沉積在動脈是所引起,忽略了是多項綜合的慢性發炎反應(Chronic Inflammation)或氧化作用引起動脈血管加速老化所引起的阻塞。所以只注重在膽固醇的控制,許多患者的膽固醇即使已經控制在超低的範圍,依然無法阻止血管阻塞的中風的發生。
4.
腦組織結構與功能:
正常功能的
圖示:大腦皮質是指腦部外圍的腦組織。
如果輕微的放電發生在枕葉(Occipital Lobe)可能會引發視覺異常或幻覺,同樣的如果放電發生在嗅覺或聽覺部位也可能造成這些相關的症狀出來。
腦波檢查呈現的各種類型。
人在張眼、閉眼、清醒或昏迷狀態下,腦電波的振動頻率會有明顯不同的變化,約在1~40Hz之間。
國際腦波學會(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ocieties for
Electrophysiological Technology)依照不同的頻率,將腦波分為α,β,θ,δ波。
當人專注於思考,推理,或是壓力大,心情緊張,不自在,憂慮等,會測量到β波(12~38Hz),β波頻率最高,是「意識」層面的腦波。
在專注力下降,放鬆,神遊四方,放空,心不在焉,閉上眼睛後,會測到α波(8~12Hz),α波可以說是「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橋樑。
一旦進入睡眠時,腦電波會變成低頻波θ波(4~8Hz)與δ波(0.5~4Hz),θ波是「潛意識」的波,例如記憶,知覺,情緒,態度,信念,夢境或冥想等。δ波是「無意識」的層面,在恢復體力的睡眠時需要。
α,β,δ,θ波的組合型態可反應人體行為及學習上的表現。
7.